在家族書寫文學營聽見自己的故事(一):興趣是記憶的還魂草

「鄉愁,在哺育兒女的食物裡。」 

生長於影劇六村的宇文正,分享她的飲食文學啟航的經過。

沒想到寫出千百篇好菜的她,時隔多年再次站到流理臺前面,竟是因為一頓醫院餐。
當時還是國中生的兒子因蜂窩性組織炎住院,吃著醫院餐,大讚:「好好吃喔!」
瞪大雙眼看眼前人吃得津津有味,宇文正不禁想:「這孩子平常都吃些什麼東西?」,問道:「你們的營養午餐不好吃嗎?」
兒子以悲壯的神情說:「君要臣死,臣不能不死!」

身為職業婦女,她首次懷疑自己是否是位失職的母親。
後來兒子升上高中,餐餐吃外食,有時只吃一個紅豆餅,就在教室裡度過漫長的一日。
780個便當,是她守護兒子健康的承諾。
可誰知,
「那……能吃嗎?其實我覺得紅豆餅蠻好吃的。」
「你媽媽做飯很好吃的!」一看畫風不對,爸爸趕緊出來打圓場。

又開始下廚後,生活狀態也有了變化:
家裡的氣溫、廚房的氣味、小黑板上寫的每日菜色……
驀然想起留學生活的點點滴滴,那是她開始做菜的起點。

關於創作,宇文正說她只有一個建議:認真投注於你生命中摯愛的事物。
「興趣是記憶的還魂草,
當你開始行動,與此相關的經驗與記憶,會自動回來找你。」

當她用記憶與想像重新複製,例如媽媽的南瓜粥、山東韭菜盒子時,
那些曾經遺忘的記憶、生活中小小的插曲,與香味一起復刻上演。

人生的感動有多種可能性,
細火慢燉中,所有酸甜苦辣都是自作自受,
小小的悲、小小的喜,小小的喜怒哀樂,都是生活的滋味。

舀起一杓湯,盛上一碗白飯,
澆上未來與過去,開始咀嚼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心的裂痕,那是光進來的地方—我如何從職場霸凌的黑暗走出來

從A到B:故事的起點_故事打造工作坊Day1筆記

《葬送的芙莉蓮》教會我們開心的魔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