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5的文章

在家族書寫文學營聽見自己的故事(二):不完美不會使你不完整

圖片
佇立在敦煌壁畫端詳著,頭頂上飄落過一束陽光, 偏旁的功德芳名錄上,依稀可見一對母女之名, 經研究考證,那竟來自唐朝青樓林立的無名巷弄,  經過半生的忍耐與等待,那日,母親終於為女兒贖回自由身, 感念於心,將剩餘的微薄積蓄捐獻出去, 一份塵埃裡的慈悲,千年後仍耀眼於世。 穿著快要脫落的鞋子,一步、兩步向前走, 小女孩不知道腳會長大,生命後面會長出新的血肉, 只是牽緊身旁人的手,聽著導遊的解說,穿透沙塵的光,與那一對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對視著。 千年之念寄於牆上,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,像是生命的源頭使人平靜。 但少女要奔赴的世界太過龐大,被世界拉著走,來不及沉浸在想像中。 多年後回望才驚覺, 每日早晨,呻吟著從腳底升起的那份期待, 簡簡單單的信念,是許多人、許多事日夜不息餵養的。 與眾人一同出生於無數紛擾的星宿下, 愛與恨像月亮一樣時盈時虧, 有些人密謀著讓世界變得更差,例如飯桌上無故缺席的爸爸, 有些人禁不住一次次真相的打擊,像是媽媽給車掌小姐的一巴掌, 成長之路,是在道別中試探、在惆悵中低喃, 表面平靜無波的無常底下,是時代的集體挫傷。 不斷直面內心黑暗、書寫家族記憶的作家鍾文音說: 「傷口不一定要癒合,   傷口是讓你增生,提醒你『什麼』的存在。」 陪伴媽媽最後的歲月中,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醫院一角, 老人坐在母親旁邊,嘮叨著過往的事件, 兩人訴說著婚禮後的杯盤狼藉、悲歡離合的種種, 她一邊聽著,一邊思索著那些破口之處, 失敗的感情,與家庭的失和有無關係呢? 直到媽媽也不在了,只能通過想像力召喚出那些不堪的回憶, 她說:療癒絕對是源自自己的強大, 只有當你強大了,才能去接納那些原來自己無法承受的, 然後繼續面對與處理下個新課題。 有人問說:若是聽了這些作家的分享,仍然沒有書寫的欲望呢? 她說所謂的家族敘事,其實都是從對自己的好奇展開的旅程, 你的故事,就從你被命名的那天開始。 形塑你的每一個日常習慣、 影響你的每一個生活決定、 都可以在人性背後找到意義。 希望你還保有熱情,不管是對於什麼, 那代表你的世界未完成,還有需要去補足的某一塊, 專注處理現在最急迫的內我課題, 同一個作者,能寫出一百種人生,以及同一個人生中,一百個不同的自己。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 但「不完美」不是「不完整」,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帶著桂冠的失敗者, 那是人生,或者說是寫作...

在家族書寫文學營聽見自己的故事(一):興趣是記憶的還魂草

圖片
「鄉愁,在哺育兒女的食物裡。」  生長於影劇六村的宇文正,分享她的飲食文學啟航的經過。 沒想到寫出千百篇好菜的她,時隔多年再次站到流理臺前面, 竟是因為一頓醫院餐。 當時還是國中生的兒子因蜂窩性組織炎住院,吃著醫院餐,大讚:「 好好吃喔!」 瞪大雙眼看眼前人吃得津津有味,宇文正不禁想:「 這孩子平常都吃些什麼東西?」,問道:「 你們的營養午餐不好吃嗎?」 兒子以悲壯的神情說:「君要臣死,臣不能不死!」 身為職業婦女,她首次懷疑自己是否是位失職的母親。 後來兒子升上高中,餐餐吃外食,有時只吃一個紅豆餅, 就在教室裡度過漫長的一日。 780個便當,是她守護兒子健康的承諾。 可誰知, 「那……能吃嗎?其實我覺得紅豆餅蠻好吃的。」 「你媽媽做飯很好吃的!」一看畫風不對,爸爸趕緊出來打圓場。 又開始下廚後,生活狀態也有了變化: 家裡的氣溫、廚房的氣味、小黑板上寫的每日菜色…… 驀然想起留學生活的點點滴滴,那是她開始做菜的起點。 關於創作,宇文正說她只有一個建議: 認真投注於你生命中摯愛的事物。 「興趣是記憶的還魂草, 當你開始行動,與此相關的經驗與記憶,會自動回來找你。」 當她用記憶與想像重新複製,例如媽媽的南瓜粥、山東韭菜盒子時, 那些曾經遺忘的記憶、生活中小小的插曲,與香味一起復刻上演。 人生的感動有多種可能性, 細火慢燉中,所有酸甜苦辣都是自作自受, 小小的悲、小小的喜,小小的喜怒哀樂,都是生活的滋味。 舀起一杓湯,盛上一碗白飯, 澆上未來與過去,開始咀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