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25的文章

推書No.37 史明智《長樂路: 上海一條馬路上的中國夢》:最美的夢,是最殘忍的承諾

圖片
不同於電影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中,進入被封鎖的光州,將血腥鎮壓的史實公諸於世的德國記者辛茲彼得, 本書作者史明智,是位美國人,以財經記者身份旅居中國上海六年後,以自己居住的長樂路為軸心,書寫大時代的解與結、小人物的哀與樂,以及折磨他們的生命際遇。 每一篇讀來都十分親近,生動對話下,隱隱浮現人心的光與暗, 筆觸鋭而不尖,像是一把解剖刀,輕輕地慢慢地將虛假的面具剝除。 他第一次來到中國是在二十世紀末,印象最深刻的景象是小鎮上的紅色標語:「女孩也是人」,用以警告因重男輕女而默行殺嬰傳統的務農家庭。 十五年後,二〇一〇年,他舉家搬到上海,迎接他們的是世界博覽會的官方吉祥物:海寶。 十八個月大的兒子激動地朝海寶揮著手, 「那是海寶。」史明智告訴他。 「海寶......海寶!」那是兒子第一個學會的中文詞彙。 這年,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宣傳標語是:「城市,讓世界更美好」。 他們所居住的長樂路上,有一間叫做「你的三明治屋」的店,店長是自稱CK的陳凱。 CK出生於一九八一年,一胎化政策執行的第二年。作為家中獨子,備受期待的同時,也肩負莫大的壓力,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家庭。 他的父母成長於毛澤東掌政時期,成長過程隨處都是共產黨的口號標語,仰賴家庭或國家指引人生方向。 「體制不讓人選擇自己的職業,不褒揚有才智的人,不鼓勵個體表現,不能在體制內超前別人。」CK的爸爸說道。 那時代的人們要能生存,需自帶某種適應政治環境快速變動的能力,以及受困於洪流,卻能忍住逆流而行的想法。 二〇〇一年,中國加入世貿組織,一生仰賴政府的父母突然迎來新中國,被迫從國營企業中提早退休或裁員,指望CK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援。 此時的CK已然了解到,體制如同爸爸向年幼的他解釋的一樣,它的存在是為了限制、控制你,而非幫助你學習及成長。 但隨著年紀增長,爸爸愈來愈在意金錢及體制提供的穩定性。 他突然變成體制的擁護者,「為政府工作前途無量」總是這樣對CK說。 比起上一代,CK這一代中國年輕人面對無比豐饒的機會之海,他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,能為自己人生做許多決定:宗教、職業、居所......。 「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我總是想進一步探索自己,想了解自我更多。」CK說。 以前不能做的,現在都可以了。但問題是他們似乎沒有變得比較快樂。 這是所有世代的人們都要共同面對的事情:嘗試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。 但要如何做呢? 首先讓我們翻開表層,抽...